读书笔记-曾国藩传(1)

该曾国藩同学了,因为春节假期叠加疫情加上搬家,好多事情都搁置了(qi,人最会给自己找理由了,也最容易欺骗自己了… )

看这本书的理由:

  1. 第一个理由:在富兰克林传记的书评里见到过,一个人说推荐三个人的传记,富兰克林,曾国藩,王阳明;又有一说:中国有两个半圣人,孔子,王阳明,曾国藩;这让我很好奇;
  2. 第二个理由是书中作者的自序一部分:

    第二个原因,从个人精神成长角度看,曾国藩也能给我们提供力量。曾国藩这个人的一生,起点极低而抵达的高度很高。曾国藩的智商平常,一个秀才考了七次。身体禀赋很差,一生与多种严重疾病相伴。出身也很平常,祖上几百年间都是平头百姓。年轻的时候,性格中还有很多毛病,比如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差。他通过不懈的个人努力,完成了脱胎换骨、超凡入圣的变化,达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境界,这个过程是非常富有启发意义的。

这开头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人,像芒格一样,我也在找值得我效仿的人,想观察他们的生活,希望能学到点儿东西。

另外一方面,自己很担心掉落到日常庸碌的陷阱,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加上大家都说生活很难,所以「不用那么努力也行」,「你已经很棒了」,即使你做得不好,仍然可能会有人夸你做得不错(参考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的故事,就能知道我们有多么容易陷入某种自我欺骗的陷阱了)。

类似的,我们身边的人若是爱护心疼你的话,又或是出于圆滑处世的目的,自然会多多夸奖你,相对而言直言批评的人比较少,诚心接受批评的人也比较少,两种因素相加就很容易让自己自我满足。但是你又不能要求他们对你进行批评(曾国藩同学这么做了,我暂时做不到),所以能靠的只能是自己的自省。我觉得吧,人生终究是一个人的路,其他人可能会在这条路上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但是一直走在主路上,能对你人生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外物或者其他人身上。

然而我觉得这(生活很难,问题很多,有人夸你)不足以构成什么事情都可以妥协,裹足不前的理由,因为生活本来就很难,本来就很复杂,真正应该做的是好好观察生活的本来面目,然后每天努力成长。而看书是一个很好地脱离自己身处环境的途径,就像是出门旅游一样,还不用花钱,特别是传记,能认识到这些伟大的人的生平细节,仔细研读应该会获益良多,也就是得到所谓的道理。

然而即使看到或者看过某一个道理并不能代表什么,网上有言论说道理有什么用,『懂得那么多道理,还不是过不好这一生。』
古话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好好掂量一下自己位置,再发表言论比较好,人总是倾向于喜欢陶醉在某些无用的情绪之中。

富兰克林自传里序言说:『思想产生行为,行为必有效果,要研究思想的正确与否,与其从思想本身来辩论,倒不如看它行为的效果如何。』所以若是觉得一个道理还不错,可能有用,就应该想办法去实践,看看效果,也就是所谓的知行合一。而且即使做到了也不能张扬,也不需要别人的认同来给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一直低调行事,默默谦逊自省才是我认为比较好的做法(省时省力)。孙子兵法+ 扁鹊见蔡桓公 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医者无煌煌之名。

以下是书摘正式部分,由于篇幅原因,只摘录我认为相对重要的部分。

今人尚巧。办事越巧妙,越少费力气,越走捷径,当然就越好。很多人办事,都追求高效率,甚至不择手段。然而曾国藩不这样。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路过:+1,这里的拙,我认为不是笨,而是踏踏实实,学一点是一点,做一点是一点,不想着偷懒,走捷径。芒格说: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他认真研读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传习录》。王阳明少年时曾问自己的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什么是天下最重要的事?塾师回答说:“唯读书登第耳!”那当然是读书做官。王阳明却不以为然,回答说:“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也许是)读书学圣贤耳!”

路过:优秀的人总是向优秀的人学习(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看书很多)。另外我很好奇,这些人从小就有这么伟大的理想是怎么一会儿事,我少年时候,基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

曾国藩反思,评论人夸奖人要慎重,这样人家才会拿自己的话当回事。

路过:去年流行过一段时间「夸夸群」,我当时也认为使劲夸肯定是不会错的做法,直到看到了这句话… 一方面自己的夸奖会降低可信度,另外一方面我觉得对被夸的人来说,也是某种程度的「欺骗」,聪明的人会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慎言是比较推荐的做法。

我们看他的日记,几乎没有一天不社交的,经常交往的朋友有一百多人。

路过:我做不到这个…

意思是说,我现在做这么一个小官,每天的工作如同支床石一样,疲倦麻木。我天天想念家乡,如同离了娘的小孩。愁闷极了,不如干脆找几瓶好酒,喝得大醉,什么都不知道好了。

这样的文字还有许多。在写给陈源兖的信中,他说自己“时时有归家奉养之志”。

路过:曾国藩同学的困惑之年,也想到辞职退休了,哈哈哈哈哈哈,可以参考下。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而成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路过:不能再赞同,我的状态和第一个比较类似… 吧,能做成事才奇怪了,另外一方面,环境很重要,即使你「无所为」好的环境能「有所激有所逼」,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要不要来一线城市…

我在这句话里所说的“反思”,用的字面意思,也就是反向思考。曾国藩在创建湘军的时候,并没有首先去想“湘军怎么才有战斗力”,而是先来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

路过:这是芒格所说的逆向思维,不要想自己要什么,多想想自己要规避什么。比如如果你想要过一个还算不错的生活,那你就应该想如何才能过一个糟糕的生活,比如完全不自律,也不承担责任,整日陶醉在没用的情绪中,无所事事等。每个人答案不一样,想到这些,然后避免去做就好了。
这和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知道自己讨厌什么的状态有点儿类似。

未完待续,鉴于篇幅原因,以后一本书分成多次吧,争取每段摘录都写下自己的心得想法,也就是真正的读书笔记。一方面整理自己的思想,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文笔,另外一方面,也能督促自己反省自己。而采取发在网上的做法也是为了督促自己。所有的术阶段的操作,都是为了让自己去寻找道。

2020年2月16日 于深圳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