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封-现在就去做

读书笔记-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4)

聪明人说的话总是容易被我记牢,曾经有位聪明人说过:“教育包含着方方面面,但是它本身却不需要教给你任何一面。”这个聪明人向我们展示了一条真理:如果你自己不采取行动的话,世界上任何可行的哲学也是没有用处的。

路过:Again: 只是知道知识或者道理没有任何用处。

我一直都相信,机会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无论是再好的构想都存在缺陷,即便是非常普通的计划,但是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执行并且发展,都会远远比半途而废的计划要好得多。

路过:机会是靠自己争取得来的。主动去尝试永远比踏在原地要好,对任何事情都适用。

可是遗憾的是,很多人却并没有记住这个道理,结果最终自己沦为了平庸的人,看看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普通人们,你能够发现,他们的生活是被动的,他们说的往往比做的要多,甚至是只说不做,他们几乎个个都是找借口的行家,一遇到问题,他们就会用各种借口来拖延,直到最后他们证明这件事不应该,或者自己没有能力去做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路过:像是上周说的心理暗示一样,你一开始就不想做或者觉得自己做不到的话,『借口』和『事实』会像是关不上的水龙头冒出的水一样,证明你确实做不到。

积极行动是我身上的一个标识,我从来不喜欢去纸上谈兵最终导致想法付诸空谈,因为我知道,没有行动的话就不会有结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由一个想法慢慢付诸行动所得来的。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要行动。

行动和充分的准备可以看成一个物体的两面,任何一面都需要去进行,做太多的准备却迟迟不肯行动,到最后势必只会浪费时间。

换句话来说,准备一定要有节制,我们不能落入不断演练、计划的窠臼,而必须要勇敢地面对现实,事实上,不管我们计划得多么周密,最后的结果和解决方案仍然是我们不可预测的。

缺乏行动的人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坏习惯,喜欢维持现状,害怕事情发生改变,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和自我毁灭的坏习惯,因为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当中,就像是人会生会死一样,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变的。

路过:要认清现实,并不是你不犯人,人就不犯你。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担心风险而把钱捂起来,其实正在损失钱。 不过自己舒服最重要,如果实在觉得改变太麻烦,或者想清楚了,也可以待着不动,其实想不清楚也所谓。关键看你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缺乏行动的人大多太过于天真,喜欢等待事情自然地发生,他们天真地认为,别人会帮助他们、关心他们,可是事实上,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人对他们的事情感兴趣,人们只会对自己的事情感兴趣。

路过:默写并背诵。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maybe, 但是也有可能没有被发现的时间长过你的一生,并且和牛粪(没有鲜花的那种)作伴,而且有可能自己郁郁不得志,写了一本无人问津的传记,叫《被牛粪雪藏的一生》。 还有两个提示:1. 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2. 无需从别人那里获得肯定或者否定。

就像是一桩生意那样,我们的获利比重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就更需要去采取主动行动,因为我们的成败和别人没有关系,他们是不会在乎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最好推自己一把,如果我们总是懈怠、退缩,等待着别人主动来推动事情发展的话,那么结果一定是令人失望的。

路过:芒格说,逆向思维很重要。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不去想如何如何才能做成这件事情。而是应该想,如何如何才能搞砸这件事情。 这是一个定理,用来证明上边这句话的证明过程是:如果你想让自己在意的事情结果令自己失望,那么你就懈怠,退缩,主动权交给别人,这样你肯定会失望,说不定还会获得额外分数,对自己这个人也失望。

一个人,只有依靠自己,才不会让自己失望,如果能增加自己控制命运的机会的话,那更是再好不过了,聪明的人会努力地促使事情向成功的一方面发展。

路过:试过才知道,把希望寄托在外物或者别人身上会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

其实,人生随时都是机会,但是每个机会都是不完美的,那些被动的人平庸了一辈子,就是因为他们想要等到每一件事情都百分之百有利的时候才行动,万无一失以后才去做。

等到所有条件都完美了才去做,和永远等下去没有什么区别,并且最终还会把机会拱手让给别人。

如果想要变成那种“我现在就去做的人”,就要停止你现在一切的白日梦,从现在就开始做,例如“明天、后天、下礼拜、将来”这些话,跟“永远都做不到”是一个意思。

路过:多么打脸,尤其工作以后,甚至是上大学以后,人的精力会被分散得很厉害,导致许多事情会日复一日地搁置,现在才能懂《明日歌》写得多么有哲理。

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的时候,但是真正懂得行动的人,却能够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去克服它,并且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成功失败,每个人都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要告诉自己,不管我们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了多久,在我们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难以避免地会犯错误。

而那些被动的人,并不会将失败看成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一直在不停地告诫着自己,或者我真的不行了,从而使自己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这句话,但是我却将它当成一个谎言,好主意一毛钱就能买到一堆,最初的想法只是后面一系列行动的起步,接下来还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以及第三阶段的行动。
在我们这个世界当中,从来都不缺少有好想法的人,但是能成功地将想法付诸行动的人却很少。

路过:便宜廉价的想法观点到处都是,所以没用。

人们用来评断你的能力的依据,并不是你脑袋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行动的能力。

路过:类似的,不是看你看了多少书,而是看你做了多少事情。 从这个观点来看,「好人」可能无用。

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那些踏实肯干的人,能够采取主动的人,而那些站在一旁袖手旁观的人,是永远也成不了领导的。

路过:即使不是想成为领导,也需要主动踏实的做事情。

习惯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条绳索,我们每天编织一根绳子,最后它会粗大得无法扯断。习惯的绳索不是将我们带到人生高峰就是带我们抵达深谷,这主要是看自己的习惯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坏习惯能够摆布我们,左右事情的成败,它很容易养成,但是却很难伺候。而好习惯很难养成,但是却很容易维持下去。

要养成现在就去做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戒除掉精神散漫的习惯,要勇于去做一个主动做事的人,要勇敢地去做事,不要等到万事准备妥当了再去行动,要记住,永远没有完美的事情。

培养行动的习惯,不需要特殊的智慧或者什么专门的技巧,只需要你努力地去做,让好的习惯在生活当中开花结果。

(此时老约翰59岁,小约翰24岁)

写在后边,

  1. 这份信的标题是『现在就去做』,我基本在大多数地方都做了标记,对我来说确实起到了提醒和训诫的作用。
  2. 其实信与信的观点有重叠的部分,比如上一封信提到『工作越是困难或不愉快,就越要努力地去做好,如果等待的时间越久,就变得越困难、越可怕。』
  3. 加上了每封信的年龄,此时我的比小约翰还要大,有种微妙的时光交错感,并且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2020年4月25日 下午8:58 @SZ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