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口

写在开头

人真是太容易懈怠和退步了…
许多技能唯有天天练习,才能维持在非常高的水平。钢琴演奏家帕德雷夫斯(注: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1941,波兰钢琴家、作曲家、外交家和政治家,曾任波兰总理)基曾经说过,如果他有一天不练琴,他就会发现自己的演奏技巧下降,如果连续一个星期不练,那就连听众都能察觉了。

这是所谓的「不用就忘倾向」,知识是,身体是,好的习惯也是。

第十六封 不要找借口

在我看来,找借口其实是一种思想上的疾病,而患有这种病症的人,通常都是失败者,当然,也不乏有一些人会有轻微的症状。

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你稍微地留意就能够发现,那些没有什么作为,也没有计划成为有作为的人,常常会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借口来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到,为什么没有那么去做,为什么自己不能去做,为什么他是那个样子。

路过:有一种说法是:回过头来找借口或者理由,说明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必然的,是冥冥之中因果的安排,就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然后揭过。 不过这和反省找原因还是不同的,前者是开脱,后者是试图打断因果的锁链,并且有所实践和进步,以期下次做得更好。

我们常常见到的借口,就是我们身体上的原因,通常一句“我身体不好”,抑或是我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疾病,就成了自己不去做的理由。然而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完全健康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身体上的疾病。

有一句老话说得非常好:“我一直在为自己没有好鞋穿而懊恼,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有的人没有脚。”

路过:还有我老了,我佛了之类的词语,前者多见于中老年,后者多见于青少年,特别好奇这类似乎是自嘲或者某种程度上自怜的话语能发挥多大的负面作用。不会有放弃你一说,因为从来没有被选择,放弃你的只是你自己。

我常常提醒自己:累坏自己总是比腐朽要来得更好。生命是要让我们用来享受的,如果浪费光阴去担忧自己的健康而忧思成病,那才是真正不幸的事情。

路过:「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我发现很多人对于“才智”这件事有两种基本的错误态度,一是低估自己的脑力;二是高估了别人的脑力。往往因为这些错误,使得很多人去轻视自己。

我认为这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管你到底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如何使用你现在已经拥有的这种才智才是最重要的。

有些人总是在不停地感叹,为什么那么多出色的人,最终的结局是失败呢?我可以永远不再让他们叹气,如果一个聪明的人,将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否决成功上面,而不是去引导资金寻找成功的方法,那么失败是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消极的思想始终占据着他们的脑力,令他们没有办法一展拳脚最后导致一事无成,如果他们能够改变这种心态,相信他们能够做出很多伟大的事情。

天生的才智和教育程度并不是评定业绩好坏最重要的原因,而在于思想管理。那些成功的商人从来不杞人忧天,而是一直抱有热忱。

很多人都迷信所谓的知识就是力量,在我看来这句话仅仅算是说对了一半。拿才智不足当借口的人,都错误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知识只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只有将这些知识付诸现实应用当中,而且是一种建设性的应用,才能够彰显出它的价值。

路过:同理,书籍也不一定是进步的阶梯。所以某些情况下,看书和沉迷游戏没什么区别,偏偏看书会似乎受到更少的批评和指责,看起来更加像一件「正经事」。退步的阶梯也不是不可能,全看你怎么用。

每件事情的发生都会有它的原因,人类的遭遇也并不是什么碰巧发生的,所以很多时候,人们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运气不好,看到别人成功的时候,就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的运气太好了。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运气的好坏,除非我认为那些精心筹备了的计划和行动叫作“运气”。

一个人不可能依靠运气去获取到成功,而是要靠付出的努力。我从来不妄想去靠运气获取成功,所以我不断地发展自我,修炼出让自己成为“赢家”的各种特质。

路过:怎么说呢,借用一句话「闪电⚡️劈下来的时候,你最好在场。」如果说闪电是上天抛洒的运气的话,入场券的资格只能你自己去获得。

借口把大部分的人都挡在了成功的大门之外,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失败,都是因为他们常常去给自己找出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所以在追求事业成功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防止自己去找借口。

路过:忽然想到了一句话,「逃避可耻,但是有用。」 或许吧,各有所好。

1906年4月15日 (此时老约翰68岁,小约翰33岁)

写在后边

发现人有时候反省找原因,看似是「原因」,实则是「借口」,会给自己开导,因为「种种因」,导致「种种果」,这里问题在于,找完原因就没有下文了,少了最后一步:以后怎么做得更好?

为什么会这样? 据我观察,大体来说,人对自己基本上是自我满意的,不论其自身处于什么状态(比如美丑,富贫等),人倾向于找到一些相对让自己满意的理由说服其目前的状态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是 1-5 分的话,人对自我的评价应该至少大于等于 3 分。不然就会不稳定,无法维持作为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杀不死你的让你更强大」不等于「你变强了」,有可能是「更弱的人挂了」 。 所以留下来的人至少是稳定的,原因/借口也应该是足够的。

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你多么不认同一个人,批评或者指责一个人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因为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我祖父的故乡,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市。当地有个外科医生,他年复一年地将大量的正常胆囊送到该市最好的医院的病理学实验室。众所周知,社区医院的管理体系很糟糕,所以这位医生如此乱来了许多年才被革除职务。那位负责开除这个人的医生是我们家的世交,我问他:“难道这名外科医生心里想,‘这么做能够展示我的医术很高明?’——这家伙手术做得非常好——‘而且每年通过把正常胆囊切掉来谋害几个病人能让我过上高质量的生活?’”我的朋友说:“不是这样子的啦,查理。他认为胆囊是所有疾病的祸根,而且如果你真的爱护病人,就应该尽快把这个器官切除掉。”

所以该怎么做?我个人觉得应该加上一个思考,下次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 然后记在心里去实践它。

类似进重要的考场前需要按照一个清单依次检查自己的文具是否带齐全一样,反省也应该遵从的一定的检查清单: 1) 往后看 2) 往前看。

2020年6月26日 下午11:05 @SZ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