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开头
阅读状态📚:在看《价值》。
没什么想说的,分享一段文字吧:
海上月是天上月,
眼前人是心上人。
向来心是看客心,
奈何人是剧中人。
第32封 拒绝责难,拒绝推诿
有的时候,行动并不是源于想法,而是源于责任。
如果我们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的话,那么我们的领导方式就一定不要出现因为任何理由去责难别人,或者因为什么理由去责难什么事情。责难就像是沼泽一样,一旦我们开始,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点以及前进的方向,你将会因此变得寸步难行,甚至会陷入憎恨以及挫折的困境当中。
在这个世界当中并没有什么常胜将军,不管是谁都有遭遇失败的时候,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并不会感觉到愤怒,我只是想,怎么样才能够让情况变得好转起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能够进行补救,或者是修复自己的失误,随后积极地向着更高的满意度前进。
但是分析自己的职责,并不意味着自责,自责是一种非常狡猾的责难陷阱,例如:那真是一个愚蠢的错误。自我责难的话,能够让自己陷入和其他责难相同的圈套当中。
路过:年少时候不懂事,倾向于像课堂上回答问题一样揪出问题所在。后来觉得,不管是责怪他人,抱怨环境,还是自责,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找借口,给某件事情一个出口,人为画上句号,即使事情没有解决,或者没有下文。(人好像害怕 deadline,又希望有 deadline。)
特别是自责,有时候,似乎把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既让自己看起来分担了某些东西,又让人觉得同情,从而让自己好受一点。
好的做法是把嘴巴闭起来,尝试去做点儿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
真正的倾听是不带有任何防御性质的。即便是你不喜欢这种信息,你也应该学会倾听和了解,而不是马上就做出任何回应。专注的倾听不是什么技巧,更像是一种处事的态度。滑雪的人在遇到障碍的时候,每秒钟都会集中自己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绝对不会去分神思考一会儿他要和自己的伙伴说些什么。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积极的倾听者,你要贡献出自己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给另外一个人,而不是出现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的状况。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免去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且能够敞开自己的胸襟,开创一段可能更为有趣且有效果的对话。
路过:嗨呀,我没有做到位。
爱你的父亲 1910年7月24日 (此时老约翰72岁,小约翰37岁)
2020年11月21日 下午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