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简单处想 往认真处行


  • 首页

  • 标签

  • 分类

  • 归档

平凡但可贵

发表于 2021-03-31
字数统计: 903 字 | 阅读时长 ≈ 3 分钟

写在开头

上次发是 1 月 3 号了,没时间写是因为新的工作略忙,好像生活只剩下工作了,以至于现在还在调整和适应。

所以这段时间,之前做的一些计划和习惯统统被打乱,比如日记啊,比如锻炼啊,比如看书啊,比如理财啊,全部打回原形。

好在这两天稍微得空,就腾出来时间思考以及做一些记录。

  1. 留出来时间放空自己蛮重要的,需要按下暂停键,想一想过去,当下和将来。

  2. 能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幸运的事情,比如我之前更新的画和文章,谁能想到下几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再没抽出来时间做这些事情。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有多少呢?

  3. 家中一位长辈因为去年跌了一跤,躺了几个月,前段时间知道去世了。不知道怎么描述感受,构成我世界的那些人就那么点儿,又少了一个,我的世界大概在一点点瓦解,有点儿难受又有点儿无力。又觉得,好像活着的人总是忙着活着,却没意识到重要的东西在消失。是不是让自己一直忙着就可以给自己些许慰藉…

  4. 和我差不多入职的同事今天告诉我,昨天他提离职了,他说过程是这样的:周日有了想法,周一确认了,周二提离职了,就这。一边觉得可惜,一边觉得真好,可惜的是,日常少了一个交流学习的朋友;觉得好是因为,这样真好,我也想这样。

  5. 身边一个很亲近的人,周末因为自己没时间出去掉眼泪了,提到说没想到都工作了还是这么不自由,还有那么多烦心事儿。我觉得生活其实本来就是这样(欢迎认识真实生活),所以人和人之间的关心和温暖才尤为可贵。

  6. 上下班公交上的人,看起来没有一丝丝生气。

  7. 也有好的方面,比如其实一直在学习新东西和努力恰饭赚钱,这才是生活嘛,就在那里。

以下是略显单薄的读书笔记(一点是一点,和上一篇是同一本书)

平凡但可贵

前文是父亲因为意外赔了钱,跑到了外地,留下母亲在家中一个人抚养 6 个孩子。

我记得母亲当时总交代我们,千万别告诉别人我们家吃两餐,记住:「让人知道了只会看不起你」,出门「要拾起头来微笑,不要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我们穿的衣服,母亲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穿破了,母亲会坐在灯下认真地缝补,尽可能地不让补丁张牙舞爪地贴在外面,而是藏起来,缝补在内里。尽量地不让人看见。

母亲常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写在结尾

以前看这些文字不会有现在的感触,现在算是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面目,知道某些事情的不易之处。学习,无他。以及,文字真好。

心若菩提

发表于 2021-01-03
字数统计: 812 字 | 阅读时长 ≈ 2 分钟

曹德旺的自传,是我比较敬佩的企业家,摘录一些。

记得那时母亲常说: “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要做到:穷要穷得清,富要富得明。所以,在外面要把胸挺起来,头抬起来,不要被别人看不起。”

记得父亲说过:“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你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
“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我掰着手指,有那么多心吗?

我有早起的习惯。

我起早是少时随我父亲做水果生意落下的。那时觉多,每天凌晨2点,母亲总是坐在床前,不断地喊着推着酣睡的我,才起的床。就是到现在,我都时常会闪过,母亲坐在床沿边,含着眼泪喊着“德旺,起床了”,一手轻轻地推在被子里的我, 一手抹着止不住的泪 。 往事幕幕在眼前浮过…..

学徒的第一年,父亲所做的,就是煮饭、煮菜、挑水、倒马桶、倒尿壶,吃的则是布店老板一家的剩饭剩菜。到了晚上,布店老板要 求父亲不断地对着镜子练习走路,练习微笑,练习鞠躬,练习说话的口型,并告诉他要一直练, 直至自己满意为止。

学徒的第二年,布店老板叫父亲把店里的货担着带到乡下去销售,就像我们现在还能看到的货郎担,挑着担子货,边走边叫卖,时而,将担子搁在路边,边卖边吆喝。

学徒的第三年,父亲才回到店里,学习怎么站在柜台内,接待客人,进货出货。三年一到,店老板告诉父亲,“我教给你的,你已经都学会了,现在你可以离开我的店,去开自己的店了”。

我爸说,他的前半生,很感谢日本老板:“三年出师后,我才知日本老板用心良苦。他第一年是练我身骨,第二年教我吃苦,第三年才授我真技。”

路过:这里记录他父亲年轻时候去日本打工当学徒的经历。

我以前无法理解,父亲第一年的学徒生活,为什么只做粗话脏活甚至连帮佣都不如。但父亲向我叙述他的这段学徒生活时,从来也没抱怨过,似乎理所当然。

在我自己经历了苦难的人生后,才明白日本布店老板的苦心:他是“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就像习武之人挑柴担水一样,是让父亲练好身板,扎好“马步”,从基础开始一步一步累积经验啊。难怪父亲说起生意经来,一套一套的。

写在末尾

因为是直白的文字,不需要做什么注解,看起来有大段摘抄的嫌疑,但我又觉得好不想删除,就这样吧,只是做些记录。

2021年1月3日 下午8:55 @XA

生活的盐

发表于 2020-12-27
字数统计: 966 字 | 阅读时长 ≈ 3 分钟

写在开头

阅读状态📚:看完了《黑天鹅》,好些地方没看懂,也不做评价。
接下来打算看《思考,快与慢》,《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要像呼吸一样阅读。

今天循环了一首歌《送你一朵小红花》,喜欢这种娓娓唱出生活的歌,有句歌词和我最近生活中的观察相关,记录一下:

送你一朵小红花
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奖励你能感受
每个命运的挣扎

晚上下班回来要么打车要么骑车,就能看到一些事情:

打车🚖:
1)一个司机得知我晚上打车可以报销,提出带我遛弯的想法,我说要取之有道,他说他这也是道;
2)一个司机因为没接到拼车的乘客绕了路,想要提前终止订单,我给他说不用不用,并且下车后给了五星好评(一般不评价);
3)有次很晚打车,是位女司机(很少见到),我问怎么这么晚还出来?她说您这是最后一单了(很少听到您),我下车的时候给她说早点儿回去休息;
4)有次在等其他乘客的时候,司机在电话里讲:我的车身上贴个皮卡丘,很好找的;
5)还有位司机每次等红绿灯的时候都会停下来看抖音;

单车🚲:
1)前边骑车的一个人用音箱放着《沧海一声笑》,周围车流涌动…
2)一辆 888 路的公交路过我,想要拍照结果一路没赶上,最后只能以 888 后边还有个「停止服务」安慰自己;
3)大概 12 点回小区的时候,看到一个外卖小哥还在送外卖,那个时候好想给他打个招呼,告诉他好巧,我们都是打工人;

写的时候又想起来,之前在深圳跑步,路过一个女生在哭泣,等我跑完折返的时候,她还在那里,好想过去拍一拍,安慰一下。

嗯,这就是生活,像是纪录片一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模样,不需要评价,也无需回答。

以下是读书笔记正文


第38封 谁都能成为大人物

在《马太福音》当中有这样一句圣言:“你们是世上的盐。”

这个比喻非常平凡,同时却又那样的发人深省。盐是有味道的,同时又可以洁物、防腐。基督想以此教诲他的门徒们,应该学会肩负怎样的使命,以及发挥出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到世上来就是要净化、美化他们所在的世界,他们要让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避免腐败,并且给予世人更加健康、更加新鲜的生活气息。

(此时老约翰68岁,小约翰33岁)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都知道,我们要活得有意义,我们是活在感觉当中的,而不仅仅是苍白的数字。我们是活在思想当中的,而不是在空气当中。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目标,用自己心脏的跳动来认识时间。

如果你记不住我今天所说的话,那么也请千万不要忘记我后面这几句话:思考最多、感觉最高贵、行为也最正当的人,生活才是最充实的!

路过:这两段是附在后边的一篇演讲稿的。


写在后边:

这本书整理完了,从今年 4 月 6 日开始写的第一篇,到现在已经年末了。
是的,2020 年就要结束了。

下一本应该是一本传记,我喜欢以这样的方式观察别人的一生。

2020年12月27日 下午4:33 @XA

精神饥渴

发表于 2020-12-20
字数统计: 881 字 | 阅读时长 ≈ 2 分钟

写在开头

阅读状态📚:在看《黑天鹅》

第 35 封和 36 封没有可以记录的,跳过;
很喜欢第 37 封。

第 37 封 充实你的心灵

就像是我们身体上的食欲那样,我们的精神也存在着食欲。但是很多人却常常因为没有时间,或者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让自己的心灵忍饥挨饿,只有在很偶然的机会当中才会充实一下它们,却总是忘不了自己肚子的消费。

路过:这是我坚持读书和开始写读书笔记的原因之一。

在这个世界当中,精神饥渴的人其实是随处可见的。那些生活在沮丧、消极、失败、忧郁当中的人们,他们都十分迫切地需要精神上的滋养,但是他们几乎全部都排斥充实他们的心灵,任由自己的心灵黯淡无光。

荣格先生说过,只要改变一个人的词汇,就能够重塑出他的生活、他的收入、他的享受,甚至是改变他自己的人生。

路过:所以语录,广告,贴对联都是有用的。举例来说:如果不想让自己心情沉重,应该主动多多去接触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把屏保/壁纸换成个笑话也行。

我们纯净的心灵是以供应它的事物而行动的,我相信,那些放进心灵当中的事物,对于我们的未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问题显然就是,我们要怎么样去喂养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在什么时间去补充我们的精神食粮。

事实上,精神食粮是随处能够得到的,就比如说书籍。那些经由伟大的心灵碰撞而写成的书籍,没有一本不是能够洗涤并且充实我们心灵的粮食,它们一早就给自己的后人指明了方向,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其中挑选出对于我们有用的。

路过:俺正在做的事情。

当然,我们不要去读那些以文字为生的人的图书,他们的书就像是瘟疫那样,散布着无耻的邪念,以及自负的愚蠢,他们的书只能给那些浅薄的人去看。

路过:+1,我从很早就意识到,需要对那些以文字/讲话为生(贩卖知识)的人保持警惕之心。另外,我之前在想,从那些教科书里失意不得志的诗词歌赋里到底能学到什么? 大概是除了「才华」,一无所有。我自己也不大喜欢急不可耐地做「输出」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口拙/话少的人,因为他们大概率能用更多时间来做事情,讲出来的话也更有力量。

引导人们向上攀爬的动力,是一种日渐茁壮日渐旺盛的驱动力。那些拥有着成功人生的人,相信都能够体会到。高峰上有很多的空间,但是没有一个空间是给人坐下停留的。他们知道,心灵就像是身体一样,一定要定期地去给予它们营养,身体和心理上面的营养,全部都要照顾到。

路过:生活就是成长。

(此时老约翰76岁,小约翰41岁)

2020年12月20日 下午11:12 @XA 晚安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发表于 2020-12-13
字数统计: 853 字 | 阅读时长 ≈ 2 分钟

往者不可谏,来者不必追。

奇怪的读后感

阅读状态📚:看完了《当下的力量》,书里一些观点印证了我的某些想法。

其中的一点是:过去和将来不重要,时间(有时间的概念才有过去和将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此时此刻。 花太多时间怀念过去和担心将来反而让人忽视了你能拥有的此时此刻。

也就是往者不可谏,来者不必追。这并不是说被动消极,随波逐流,而应该是活在当下,踏歌而行,以一个体验者的角色去观察情绪和思维(而非被绑架),感受和体悟生活的一切。理想情况下,秉着这样的心态处理事情会更加游刃有余。

基于此,我甚至在上班路上构想了这么一个场景:
如果我们所处的世界(地球)只是一个旅游的地方,而宇宙某处所谓的「神仙们」会在假期来地球体验。按我们年龄寿命来算的话,这个假期大概也就是一个长假的时间(天上一天,地下十年,一个七天假就是七十年)。

这些神仙们会选择各种各样的角色进行体验,时间到了就回去(有次看视频,说北京老话会把人去世了叫回去了)。这样旅程结束后,普通神仙就获得了一个普通地球人的人生体验,厉害一点的神仙就带点儿特产回去,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之类的发现。

一个彩蛋是:考虑到我们寿命在增加,那么这些神仙社畜们的假期也在增加,说明这些社畜们的工作条件应该有所变好… 大概是马克思回去了吧 (ง๑ •̀_•́)ง
就是不晓得那里是资本主义还是共产主义…

脑洞开这么大,想说明的是,如果以一个旅游者(旁观者)的心态去观察体验人生的话,可能许多事情感受会好很多,比如工作会辛苦,生活不顺利,以及情绪原来是这样的感受,这都是旅途中理所应当发生的,好好感受就是(当然也有好的体验)。

有些人生活用力过猛,大概是想要所谓的沉浸式体验吧(可以在所谓的爱情里找到大把例子)。 不过时间拉长看,问题都不大,总会死掉的,与泰山和鹅毛一块儿。

所以,下次觉得不好玩儿的时候就掐一下自己:醒醒,你是在旅游啊,别浪费假期。


写在后边

如果多看书多观察的话,会发现,有些道理早已被阐明,有些故事早就伴着花生米下酒了,为什么人还是反反复复做着类似的事情呢… 或许是不知梦的缘故…

不过这本书还说,想太多(特别是停不下来的那种)就是被脑子绑架了,脑子这个东西需要以此来证明它存在的必要性。不想这样的话,可以选择发呆,放空,观察脑子想事情的样子,所谓出窍。

一不小心写太多,就不整理其他的了..

2020年12月13日 下午7:41 @XA

喜欢和想法

发表于 2020-12-06
字数统计: 1.1k 字 | 阅读时长 ≈ 3 分钟

写在开头

阅读状态,最近看完了四本书📚:《价值》,《亲密关系的秘密》,《爱的八次约会-创造一生的亲密关系》,《应许之地》。

《应许之地》不错,翻译得也不错,看完书以后还在 B 站看了一些竞选演讲和纪录片。

正在阅读:《黑天鹅》,之前看过部分,但是没有系统地看;

昨天到今天花了很多时间在睡觉,就是单纯地想睡觉(累)。

只是看书+睡觉,长时间不做点儿什么实际的事情就会很不舒服,思考的结果是:看过的书会忘记,生出来的情绪会变化,冒出来的想法会消失,追求和沉溺于虚无的事情难免招致希望及失望,周而复始。 而生活的意义可能部分在于:多多少少地「创造」一些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如画画或者写下此刻的文字。

第 33 封 善用每个人的智慧

你的来信让我觉得十分兴奋,因为你懂得了帮助我成就事业的做事哲学,做你自己喜欢去做的事,而其他的事情,就交给喜欢做这件事的人去做。

路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走别人的路,对路对你都好。

其实这是非常好理解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将时间投入到你自己喜爱的事情上,你就一定不能感到自我满足。如果你自己得不到满足的话,那么你就会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一旦你失去对生活的热情,你将会失去最初的动力。指望一个没有动力的人去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就像是指望一个已经停摆的闹钟,去准确地报时一样,是非常可笑的。

路过:画画的时候听到了《无间道》,歌词这么唱「我们都在赶路,忘记了出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爱你的父亲 1912年11月17日 (此时老约翰74岁,小约翰39岁)

第 34 封 永远做策略性思考

约翰,不管你做什么,要找出最完美的想法的话,首先你要拥有很多的想法。在做出最完美的决定之前,我都会致力于寻找那些具有创意和功效的各种可能,考量尽量多的可行性方案,并且积极地去尝试各种选择,然后把重点放在最好的选择当中。

路过:在有鱼的地方捞鱼,在有很多鱼的地方捞自己喜欢的🐟。有个大前提是你要腾出来时间去找有鱼的地方。

很多人都觉得我拥有超凡的能力,是一个充满了行动能力以及效率的领导者,可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也能够获得这样的赞誉,只是你要克制住自己寻找简单、单向解决问题方案的冲动,勇于去尝试更多能达成目标的可行性方法。这样你就能够在困难面前,拥有更多的耐心、勇气

路过: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你得接受这个设定,然后去找对应的解法,而不是觉得太难就轻易放弃。

我们要避免将自己局限在既定的文件流程当中,我们的座右铭是专注,但是具有弹性空间。

回想自己的生命当中,有没有让你觉得最没有希望的日子?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走投无路了,或者是你相信自己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然后你被禁锢住,找不到出路的方向。
克服这种绝望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创造出能够持续跨越障碍的可能性。简单地说,就是希望源于自己相信有其他的选择存在。

爱你的父亲 1904年10月14日 (此时老约翰66岁,小约翰31岁)

写在后边

后边几篇貌似都偏管理,不怎么想记录这方面的,就显得略少。
这样写东西就像是 ⏰。

2020年12月6日 下午4:30

怨天怨地怨自己

发表于 2020-11-21
字数统计: 808 字 | 阅读时长 ≈ 2 分钟
写在开头

阅读状态📚:在看《价值》。

没什么想说的,分享一段文字吧:

海上月是天上月,
眼前人是心上人。
向来心是看客心,
奈何人是剧中人。

第32封 拒绝责难,拒绝推诿

有的时候,行动并不是源于想法,而是源于责任。

如果我们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的话,那么我们的领导方式就一定不要出现因为任何理由去责难别人,或者因为什么理由去责难什么事情。责难就像是沼泽一样,一旦我们开始,就失去了自己的立足点以及前进的方向,你将会因此变得寸步难行,甚至会陷入憎恨以及挫折的困境当中。

在这个世界当中并没有什么常胜将军,不管是谁都有遭遇失败的时候,所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并不会感觉到愤怒,我只是想,怎么样才能够让情况变得好转起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能够进行补救,或者是修复自己的失误,随后积极地向着更高的满意度前进。

但是分析自己的职责,并不意味着自责,自责是一种非常狡猾的责难陷阱,例如:那真是一个愚蠢的错误。自我责难的话,能够让自己陷入和其他责难相同的圈套当中。

路过:年少时候不懂事,倾向于像课堂上回答问题一样揪出问题所在。后来觉得,不管是责怪他人,抱怨环境,还是自责,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找借口,给某件事情一个出口,人为画上句号,即使事情没有解决,或者没有下文。(人好像害怕 deadline,又希望有 deadline。)

特别是自责,有时候,似乎把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既让自己看起来分担了某些东西,又让人觉得同情,从而让自己好受一点。

好的做法是把嘴巴闭起来,尝试去做点儿什么,实实在在的事情。

真正的倾听是不带有任何防御性质的。即便是你不喜欢这种信息,你也应该学会倾听和了解,而不是马上就做出任何回应。专注的倾听不是什么技巧,更像是一种处事的态度。滑雪的人在遇到障碍的时候,每秒钟都会集中自己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绝对不会去分神思考一会儿他要和自己的伙伴说些什么。同样的道理,作为一名积极的倾听者,你要贡献出自己百分之百的注意力给另外一个人,而不是出现想到什么就脱口而出的状况。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免去自己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且能够敞开自己的胸襟,开创一段可能更为有趣且有效果的对话。

路过:嗨呀,我没有做到位。

爱你的父亲 1910年7月24日 (此时老约翰72岁,小约翰37岁)

2020年11月21日 下午5:04

目的的主义者

发表于 2020-11-15
字数统计: 873 字 | 阅读时长 ≈ 2 分钟

写在开头

2020 年 11 月 15 日 距离 2021 年还有 47 天。
看完了《How to Be Rich》,之前看过一部分,只是看完了,后边有机会再读。
下一本计划看张磊的《价值》。

第 31 封 做目的的主义者

作为标准石油公司的领袖来说,我既享有权威性,又享受着愉悦,因为我知道,找到能够保证完成任务的人,就等于是我创造了时间,换句话来说,这不仅仅能够让我精力充沛,更加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才能够帮助公司赚到更多的钱。

路过:时间才是最宝贵的东西,虽然老话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就是用自己的时间在交易,只是卖出去容易,买回来难。奇怪的一点是,人喜欢对钱讨价还价,对时间却视而不见。或许,这就是重要的(固有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吧。

在这里,涉及一个态度的问题,行动会受到态度的驱使,我们应该选择用什么样的态度,也就决定了我们将采取什么样的一种行为,至于结果,应该很快就能够看到分晓。人能够由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如果你相信能够改变态度的话,那么你就一定能够改变人生。

路过:这本书总共 38 封信,这是第 31 封,这个观点反反复复出现,看起来像鸡汤,其实并不是,学习了。我觉得不只是做事情,调节情绪也是。像是作弊代码一样的东西:心想事成!(没人相信罢了)

我是一个目的主义者,我从来都不会像有些人那样,去夸大目标的作用,可是我却异常注重目的的功能。在我看来,目的能够驱动我们的潜能,能够主导一切,它能够影响我们的行为,激励我们自己制造出达到目的的手段。一个明确的目的,能够让我们更加专注于我们所选择的方向,并且尽力地达成目标。

所以在我的心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那些“我没有办法”“我不管了”等非常消极的想法,每一次目的的确立,都能够抵消这些失败的力量。

如果你还不能确定自己的目的,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被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结果很可能导致你失去了掌控全局的能力,同时你也会受制于那些让你分心或者搅乱你的人或事件。

这就好像你是一艘游艇,从码头开始松开了绳索,最后却忘记了启动马达一样,最后海风、水流或者是其他的船只会让你葬身海底。也许在对岸有什么好事等你,但是除非出现什么奇迹,不然你永远都没有办法到达对岸。确立目的就像是打开游艇的马达一样,能够促使你向正确的方向行驶,目的能够给你的努力确定方向。

路过:还是比喻好。

爱你的父亲 1902年5月11日 (此时老约翰64岁,小约翰29岁)

2020年11月15日 下午3:55

拖后腿和装修

发表于 2020-11-07
字数统计: 1.4k 字 | 阅读时长 ≈ 5 分钟

写在开头

以后这里记录一下自己最近读完的书,鼓励和监督自己持续读下去。

最近看了一个纪录片,起源是在某个群里看到了一个女生的自我介绍:
小姐姐独自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书,我给你展现书的序 (很长),里边提到了《大法官金斯伯格》。

国庆期间看了纪录片《大法官金斯伯格》,数次泪崩,金斯伯格与她丈夫马丁的爱情,就是我最想要追求的那种关系。

然后我就去搜了看了下,B站就有,确实不错。看完纪录片后,觉得还不过瘾,又去找她的书来看,好在微信读书就有:《异见时刻:“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大法官》。

不想梗概或者总结什么,推荐(特别是女生)阅读,她和丈夫马丁的关系也是我想要的关系。 附马丁去世之前留给金斯伯格的一段话:

6/17/10
My dearest Ruth –

You are the only person I have loved in my life, setting aside, a bit, parents and kids and their kids, and I have admired and loved you almost since the day we first met at Cornell some 56 years ago.

What a treat it has been to watch you progress to the very top of the legal world!!

I will be in JH Medical Center until Friday, June 25, I believe, and between then and now I shall think hard on my remaining health and life, and whether on balance the time has come for me to tough it out or to take leave of life because the loss of quality now simply overwhelms. I hope you will support where I come out, but I understand you may not. I will not love you a jot less.

Marty

接下来是读书笔记的正文:

第 30 封 不要让小人拖你的后腿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就不会同两种人交往。

第一种是那种向现实妥协,并且安于现状的人。他们坚信着自己的条件是不足的,认为能够创造成就的人都是那些幸运的人,他们没有这个福气,这种人通常会守着一个有保障且平凡的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混日子。他们也了解到自己需要一份更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那样才能够帮助自己继续成长,但是因为那些层层的阻力,让他们觉得自己确实不适合做大事。

明智的人,永远都不会坐下来哀伤。但是这种人通常只会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却从来学不会欣赏自己,将自己看成很有分量的人,他们已经失去了那种让自己全力以赴的感觉,以及自我鼓励的本能,反而不断地让消极占据了自己的内心。

第二种人,就是不能把挑战进行到底的人,他们曾经也具有很大的志向,也曾经为了自己能够创造成就而努力,制订计划,但是过了十几年或者是几十年后,随着工作的阻力慢慢增加,在为了向上攀爬而艰苦奋斗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觉得这样做十分不值,因此放弃掉自己的努力,变得自暴自弃起来。

这两种人有着共同的特征,并且这种特征特别容易感染到其他人,那就是消极。

路过:我发现,投资真的是人生的一个镜像,类比的话:第一种就是我不玩投资,我也不了解,我觉得太复杂,避而远之。第二种就是:亏大发了,割肉止痛,敬而远之。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的个性以及野心,与他处在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和他与什么人交往有关。如果经常和消极的人来往,那么你自己也会变得消极。常常和小人物来往,那么你就会多出很多卑微的习惯。反过来说的话,如果经常和大人物接触的话,就会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经常和那些雄心万丈的人来往,也能够让你具有迈向成功所必需的野心以及行动。

路过:不只是和交往的人,而应该是和自己交往的「微环境」,包括你接触的媒体,看的书,知识输入的来源,都会影响。 好的做法是有意识地给自己缔造一个自己喜欢(向上生长)环境,毕竟现实中的房子都要装修,你的精神家园为什么不装修嘞。 交友如此,读书亦是如此。
比如我不想锻炼的时候,知道大法官金斯伯格 80 多岁还能做 20 个俯卧撑,坚持去健身房,你还有啥脸面给自己找借口… 没有…

你要重视自己身边的环境,就像是食物能够满足你身体的需求一样,精神活动也能够滋润你心理的健康,要让你的环境给你的工作服务,而不是让它们成为你的拖累,不要让那些扯你后腿的人来搞得自己萎靡不振,要让环境帮你的方法是,多去接近那些成功的人,不要和那些消极的人往来。

每件事情都要做得尽量的好,因为你负担不起那些因为贪小失大所累积的种种额外负担。

爱你的父亲 1902年5月11日 (此时老约翰64岁,小约翰29岁)

写在后边

滴,加满了油,继续出发。
正在看的书📚是保罗·盖蒂《How to be rich》,打算下次写的时候把它看完~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RBG_纪录片_bilibili_哔哩哔哩

2020年11月7日 下午12:54

尾声就是开始

发表于 2020-10-24
字数统计: 816 字 | 阅读时长 ≈ 2 分钟

写在开头

一周就要结束了,新的一周即将开始。

下午看了张桂梅的故事,哭得我稀里哗啦。后来因为岁数见长,情绪很少变化,但是事实证明还是有些事情可以无视种种护盾,直击要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特别是看到那些土头土脸的家长和孩子,就很心酸… 而看到有人无私地为这些人考虑和做点儿事情,又很感动。 (无法用言语表达)

大概因为这些小孩和我的经历比较相似吧,不过她们的生活更苦些。
出来以后越发觉得,可以通过读书走到外边真是太好了,希望更多的小孩子一直能有这样的路径吧,也希望我自己能找机会在这方面做点儿事情。

相比之下,感觉自己还是很多事情都没做好,惭愧惭愧。


第二十九封 尾声就是开始

“尾声只是开始”这句话在我看来,是想试图表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是一个不断繁衍的过程。这就像是一头多产的母牛,当它开始生下自己第一头小牛的时候,马上又会怀上另一头小牛,如此生生不息地循环往复。所谓的尾声,既是上一段路程的结尾,同时也是下一段路程的开端。每个伟大的成功人士,都是经由一个个微小的成功而组成的,他们用尾声来庆祝自己一段时间的胜利,同时又在尾声当中毅然决然地踏上新的征程,这是每一个创造伟大成就的人所拥有的品质。

我的经验告诉我,有三种策略能够让我们获取到优势:

第一,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关注每个竞争者和竞争者的资源。

第二,要研究和检讨对方的状况,然后学会利用这样的知识,来形成自己的一种优势。

第三,你一定要拥有正确的心态,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一定要下定决心,去追求最后的胜利。

最好是好的敌人。很多人都喜欢去追求最好的东西,从而会放弃掉好的东西。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因为好总是要比不好强得多。现实就是,理想的机会很少会主动地送上门来,却常常有那么多的不尽理想,但是还算好的机会虽然有很多的不足,却远远比没有机会强得多。

约翰,看看那些失败的人吧,你会发现,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犯错了,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投入全部的身心,企业也是这样的道理。

爱你的父亲 1908年8月31日 (此时老约翰70岁,小约翰35岁)


写在后边

一开始写这个的目的之一就是强制自己去梳理看过的书同时劝诫自己,要坚持下去。

2020年10月24日 下午10:16 晚安。

1234…9

Nonewood

90 日志
3 分类
59 标签
© 2024 Nonewood | Site words total count: 144.4k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Pisces v5.1.4